毕业生求职群:他们是竞争对手,更是战友
来源:中国青年报 浏览:327次 时间:2022-01-07
zhao.city
来源:中国青年报
原标题:毕业生求职群:他们是竞争对手,更是战友
求职不再仅是一个人参加招聘会遍地投简历的单打独斗,微信求职群已成为当代毕业生找工作“必备辅助”。
“互联网笔试刷题监督群”“银行面经分享群”“求职抱团吹水群”……
经济学专业2022届毕业生李自掰着手指细数自己加入的七八个毕业求职微信群,每个群涉及的行业和功能不一,但活跃度颇高。“大家在里面‘抱团取暖’,共享岗位需求、求职进展、笔面试经历,有时还吐槽奇葩HR。”李自觉得,进入求职群仿佛拥有了一大群并肩作战的“战友”,一起朝着工作的曙光奋力前行。
与此同时,竞争也是求职路上难以忽略的一面。当李自遇到参与竞争同一公司却毫无芥蒂共享资料的“良心”群友,感动的同时也很好奇,“明明是潜在的竞争对手,大家为什么还愿意彼此分享?”
秋招“金九银十”刚过,但毕业求职季的进展远未停歇。互联网时代,求职不再仅是一个人参加招聘会遍地投简历的单打独斗,微信求职群已成为当代毕业生找工作“必备辅助”。除了一些机构运营的商业性质社群,有不少同学自发组建起求职群,在拓宽信息来源的同时,小小的群聊更承载着人际沟通的重要使命。
求职长路里,这些人如何做到彼此竞争,却又相互依靠?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教育学院副教授高艳认为,在毕业生求职时,友谊大于竞争。他们是竞争对手,更是战友。
“求职战友”:灰暗时刻的精神支柱
在国企工作满两年的张晓雯,是2019届新闻学院本科毕业生,对她而言,求职群和群里的朋友们更像是那段灰暗时期的“精神支柱”。
由于没能成功保研,张晓雯决定毕业直接工作。“在那个时候,不保研/考研、不出国的人绝对是少数,一个学院里直接就业的本科生,你用一个手指头都能扒拉出来。”于是,张晓雯和学校里其他找工作的本科生同学自娱自乐、抱团组建了一个毕业生求职群——“本科生就业协会”,“当时我有一种感觉,看似在大群体中非常少数的自己,原来是可以找到组织的。”
群里的气氛很友好,成员们每天汇报自己的最新进展:今天接到了几家公司的邮件,面试到了什么进度,还会把来自四面八方的求职信息和经验共享以备不时之需。“应届毕业生对于社会现实或者公司内部如何运转知之甚少,毕竟大家拥有的信息都是点状的,你跟更多的人交流之后,才会把这些点状信息逐渐归纳整合为面状的立体的信息。”
张晓雯认为,求职群组建的初衷在于缓解大家的焦虑。一群担忧学历门槛的本科毕业生,聚在一起疏解紧张的情绪,相互吐吐苦水,同时信息交流共享,“这种抱团取暖的感觉特别好,你会感慨,原来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2021届统计学毕业生刘彬在校招阶段也加入过不少求职群,性格偏内向的她选择在群里“默默窥屏”。群里有很多积极发言的同学,大家从岗位属性聊到HR偏好,从岗位需求谈到面试过程,各类信息令人眼花缭乱。刘彬发现,求职群的好处在于,当你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疑惑,但网上又没有查询途径时,在群里说一嘴:“求问有没有小伙伴知道……”一定会有人冒出来回应。刘彬说:“求职群里的大家似乎都毫无保留地在努力帮助对方,尽己所能地提供一些有效的信息,这一点让我感觉特别温暖。”
为什么大家倾向于以“社群”的方式来辅助求职?高艳指出,从心理学层面看,求职群的人际连接能够给毕业生带来许多积极正向的反馈。“人们在心理上有着‘社会支持’的需求,社会支持分为很多种,有来自家人、同学的支持,也有来自同路人的支持。”
高艳认为,当人们在完成某项艰难的任务时,若看到有同样经历的人,便会感知到“不是一个人在奋斗”,相应的痛苦感便会有所减轻,“它能够提供心理、信息、经验等多方面的支撑,减少孤单,获得安慰,并在目睹别人努力的过程中得到激励。”
求职群潜藏“竞争对手”
也有的求职群在具备合作属性的同时,“火药味”在潜滋暗长:不少群内小伙伴报考同一行业甚至同一单位的岗位,竞争感颇强。
刚经历过2021年校招的杨奇奇认为,这种强烈的竞争感通常存在于目标明确的求职群中,“比如线下笔试或者群面结束后,大家建群互通就业进展和求职进度,及时得知自己是否进入下一轮,更高效地调整自己的状态,准备考试。”
杨奇奇发现,在这类群聊里问具体岗位的情况或经验,往往难以获得回复。面对竞争者时,大家的“分享欲”瞬间下降,“都是为了一个目标在努力,自然没有义务为竞争对手提供情报”。
与此同时,“战友”之间的竞争有时也会带来困扰。2022届传播学研三学生文宇说,当与求职群中的好友一同竞争某个岗位,就注定面临矛盾。“比如我跟一个关系较好的群友都报了某岗位,但简历筛选的时候她没有过。前期我们俩一直在讨论岗位、共同交流分享,希望能够一起获得资格。没过简历这件事,让我在面对她时有点尴尬。”文宇感到苦恼,“我不知道应该如何去劝慰她,很担心自己的发言给对方造成困扰。”
高艳指出,在这种情况下,摆正位置十分必要。“就算是同班同学,在条件类似的情况应聘同一岗位,一人成功,一人失败,也不意味着是因为选择了这个人,那个人才被PK掉的。两人直接竞争的可能性很小,也没有因果关系。更何况站在企业HR的角度而言,失败不意味着你不优秀,合适和匹配度更重要。”
有时,求职群带来的压力也不容忽视。“比如说看到别人上岸了,自己没上岸,可能是个打击;看到别人在行动,自己却没有,会让自己更焦虑。不管别人有没有成功,他的行动也可能带来压力。”高艳认为,面临类似问题时,放平心态最重要。
高艳建议,大家需要在就业时抱着良性合作的心态,减轻竞争给自己带来的压力。若自己成功而对方没有,不需要想太多,不卑不亢、一如既往地帮他就好了,“如果他不接受,那是他的问题”。若自己失败了,则可以认清现实,分析原因,并将其当作学习的过程,一次失败并不代表着人生的终局。“重要的是大家并肩作战,共同面对机会和挑战。”
“战友”属性大于竞争对手
在张晓雯看来,求职群战友的属性要远远大于“竞争对手”。“或许大家本科‘段位’相似,不太会存在像研究生在学历上碾轧的情况。”张晓雯发现,自己最初以为毕业求职群给她的是信息交流方面的价值,后来才意识到,情感价值更大一些。
张晓雯有一个在求职群认识的好友,两人投过同一个互联网公司甚至同一岗位。有些岗位对方进入了面试环节或拿到Offer,但是自己没成功。张晓雯一度陷入自我怀疑:“我当时确实会存在一些挫败感,跟你在同一个学校的小伙伴,为什么人家拿到了,我没拿到,是我比不上人家吗?”
好在竞争没有影响求职群内朋友们的关系。当朋友得知张晓雯没有拿到Offer的时候,会换着花样来鼓励和安慰她。那一刻,张晓雯感到非常温暖:“这对我而言非常重要,我真的很重视她,她是我的好战友。”张晓雯觉得,在求职时建立的情谊,是最“情比金坚”的革命友谊,“我一辈子都忘不掉这些人”。
文宇则认为,虽然是竞争对手,但这并不影响群友之间共享信息。大家会在群里交流一些对具体岗位的看法,讨论一下需要准备什么,遇到一些犹豫的岗位,选择同一岗位的群友会是很好的意见征询方。“毕竟都是朋友,谁能考上都挺好的,一个人找到工作,朋友们都会为他高兴。”在文宇看来,求职群就和群面一样,大家合作才能取得好结果,带着“别人不行,就我能行”的心态,并不能获得更多。
“亲和与合作是人的天性。”高艳说,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人类跑得不够快,也没有尖牙利爪,但正是靠合作,才战胜了猛兽,在丛林里生存下来。“人在基因里有合作的天性,愿意去跟别人合作,看到别人好。放到求职群来说,合作性也是大于竞争性的。”
“若抱着纯竞争的心态,就没有必要进入求职群。大家担心自己分享信息后,优势被别人拿走,确实会有这种情况。但真正有实力的同学,就算这个岗位没有上岸,下一个岗位依旧能上岸。”
高艳认为,我们可以更坦然地去面对求职过程中的竞争与合作,降低焦虑,减少“精神内耗”,往长远看,“只有充分合作,信息共享,才可能同时拥有更多机会。”(余冰玥)
原标题:毕业生求职群:他们是竞争对手,更是战友
求职不再仅是一个人参加招聘会遍地投简历的单打独斗,微信求职群已成为当代毕业生找工作“必备辅助”。
“互联网笔试刷题监督群”“银行面经分享群”“求职抱团吹水群”……
经济学专业2022届毕业生李自掰着手指细数自己加入的七八个毕业求职微信群,每个群涉及的行业和功能不一,但活跃度颇高。“大家在里面‘抱团取暖’,共享岗位需求、求职进展、笔面试经历,有时还吐槽奇葩HR。”李自觉得,进入求职群仿佛拥有了一大群并肩作战的“战友”,一起朝着工作的曙光奋力前行。
与此同时,竞争也是求职路上难以忽略的一面。当李自遇到参与竞争同一公司却毫无芥蒂共享资料的“良心”群友,感动的同时也很好奇,“明明是潜在的竞争对手,大家为什么还愿意彼此分享?”
秋招“金九银十”刚过,但毕业求职季的进展远未停歇。互联网时代,求职不再仅是一个人参加招聘会遍地投简历的单打独斗,微信求职群已成为当代毕业生找工作“必备辅助”。除了一些机构运营的商业性质社群,有不少同学自发组建起求职群,在拓宽信息来源的同时,小小的群聊更承载着人际沟通的重要使命。
求职长路里,这些人如何做到彼此竞争,却又相互依靠?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教育学院副教授高艳认为,在毕业生求职时,友谊大于竞争。他们是竞争对手,更是战友。
“求职战友”:灰暗时刻的精神支柱
在国企工作满两年的张晓雯,是2019届新闻学院本科毕业生,对她而言,求职群和群里的朋友们更像是那段灰暗时期的“精神支柱”。
由于没能成功保研,张晓雯决定毕业直接工作。“在那个时候,不保研/考研、不出国的人绝对是少数,一个学院里直接就业的本科生,你用一个手指头都能扒拉出来。”于是,张晓雯和学校里其他找工作的本科生同学自娱自乐、抱团组建了一个毕业生求职群——“本科生就业协会”,“当时我有一种感觉,看似在大群体中非常少数的自己,原来是可以找到组织的。”
群里的气氛很友好,成员们每天汇报自己的最新进展:今天接到了几家公司的邮件,面试到了什么进度,还会把来自四面八方的求职信息和经验共享以备不时之需。“应届毕业生对于社会现实或者公司内部如何运转知之甚少,毕竟大家拥有的信息都是点状的,你跟更多的人交流之后,才会把这些点状信息逐渐归纳整合为面状的立体的信息。”
张晓雯认为,求职群组建的初衷在于缓解大家的焦虑。一群担忧学历门槛的本科毕业生,聚在一起疏解紧张的情绪,相互吐吐苦水,同时信息交流共享,“这种抱团取暖的感觉特别好,你会感慨,原来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2021届统计学毕业生刘彬在校招阶段也加入过不少求职群,性格偏内向的她选择在群里“默默窥屏”。群里有很多积极发言的同学,大家从岗位属性聊到HR偏好,从岗位需求谈到面试过程,各类信息令人眼花缭乱。刘彬发现,求职群的好处在于,当你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疑惑,但网上又没有查询途径时,在群里说一嘴:“求问有没有小伙伴知道……”一定会有人冒出来回应。刘彬说:“求职群里的大家似乎都毫无保留地在努力帮助对方,尽己所能地提供一些有效的信息,这一点让我感觉特别温暖。”
为什么大家倾向于以“社群”的方式来辅助求职?高艳指出,从心理学层面看,求职群的人际连接能够给毕业生带来许多积极正向的反馈。“人们在心理上有着‘社会支持’的需求,社会支持分为很多种,有来自家人、同学的支持,也有来自同路人的支持。”
高艳认为,当人们在完成某项艰难的任务时,若看到有同样经历的人,便会感知到“不是一个人在奋斗”,相应的痛苦感便会有所减轻,“它能够提供心理、信息、经验等多方面的支撑,减少孤单,获得安慰,并在目睹别人努力的过程中得到激励。”
求职群潜藏“竞争对手”
也有的求职群在具备合作属性的同时,“火药味”在潜滋暗长:不少群内小伙伴报考同一行业甚至同一单位的岗位,竞争感颇强。
刚经历过2021年校招的杨奇奇认为,这种强烈的竞争感通常存在于目标明确的求职群中,“比如线下笔试或者群面结束后,大家建群互通就业进展和求职进度,及时得知自己是否进入下一轮,更高效地调整自己的状态,准备考试。”
杨奇奇发现,在这类群聊里问具体岗位的情况或经验,往往难以获得回复。面对竞争者时,大家的“分享欲”瞬间下降,“都是为了一个目标在努力,自然没有义务为竞争对手提供情报”。
与此同时,“战友”之间的竞争有时也会带来困扰。2022届传播学研三学生文宇说,当与求职群中的好友一同竞争某个岗位,就注定面临矛盾。“比如我跟一个关系较好的群友都报了某岗位,但简历筛选的时候她没有过。前期我们俩一直在讨论岗位、共同交流分享,希望能够一起获得资格。没过简历这件事,让我在面对她时有点尴尬。”文宇感到苦恼,“我不知道应该如何去劝慰她,很担心自己的发言给对方造成困扰。”
高艳指出,在这种情况下,摆正位置十分必要。“就算是同班同学,在条件类似的情况应聘同一岗位,一人成功,一人失败,也不意味着是因为选择了这个人,那个人才被PK掉的。两人直接竞争的可能性很小,也没有因果关系。更何况站在企业HR的角度而言,失败不意味着你不优秀,合适和匹配度更重要。”
有时,求职群带来的压力也不容忽视。“比如说看到别人上岸了,自己没上岸,可能是个打击;看到别人在行动,自己却没有,会让自己更焦虑。不管别人有没有成功,他的行动也可能带来压力。”高艳认为,面临类似问题时,放平心态最重要。
高艳建议,大家需要在就业时抱着良性合作的心态,减轻竞争给自己带来的压力。若自己成功而对方没有,不需要想太多,不卑不亢、一如既往地帮他就好了,“如果他不接受,那是他的问题”。若自己失败了,则可以认清现实,分析原因,并将其当作学习的过程,一次失败并不代表着人生的终局。“重要的是大家并肩作战,共同面对机会和挑战。”
“战友”属性大于竞争对手
在张晓雯看来,求职群战友的属性要远远大于“竞争对手”。“或许大家本科‘段位’相似,不太会存在像研究生在学历上碾轧的情况。”张晓雯发现,自己最初以为毕业求职群给她的是信息交流方面的价值,后来才意识到,情感价值更大一些。
张晓雯有一个在求职群认识的好友,两人投过同一个互联网公司甚至同一岗位。有些岗位对方进入了面试环节或拿到Offer,但是自己没成功。张晓雯一度陷入自我怀疑:“我当时确实会存在一些挫败感,跟你在同一个学校的小伙伴,为什么人家拿到了,我没拿到,是我比不上人家吗?”
好在竞争没有影响求职群内朋友们的关系。当朋友得知张晓雯没有拿到Offer的时候,会换着花样来鼓励和安慰她。那一刻,张晓雯感到非常温暖:“这对我而言非常重要,我真的很重视她,她是我的好战友。”张晓雯觉得,在求职时建立的情谊,是最“情比金坚”的革命友谊,“我一辈子都忘不掉这些人”。
文宇则认为,虽然是竞争对手,但这并不影响群友之间共享信息。大家会在群里交流一些对具体岗位的看法,讨论一下需要准备什么,遇到一些犹豫的岗位,选择同一岗位的群友会是很好的意见征询方。“毕竟都是朋友,谁能考上都挺好的,一个人找到工作,朋友们都会为他高兴。”在文宇看来,求职群就和群面一样,大家合作才能取得好结果,带着“别人不行,就我能行”的心态,并不能获得更多。
“亲和与合作是人的天性。”高艳说,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人类跑得不够快,也没有尖牙利爪,但正是靠合作,才战胜了猛兽,在丛林里生存下来。“人在基因里有合作的天性,愿意去跟别人合作,看到别人好。放到求职群来说,合作性也是大于竞争性的。”
“若抱着纯竞争的心态,就没有必要进入求职群。大家担心自己分享信息后,优势被别人拿走,确实会有这种情况。但真正有实力的同学,就算这个岗位没有上岸,下一个岗位依旧能上岸。”
高艳认为,我们可以更坦然地去面对求职过程中的竞争与合作,降低焦虑,减少“精神内耗”,往长远看,“只有充分合作,信息共享,才可能同时拥有更多机会。”(余冰玥)
最新资讯发布时间
- 2024-03-04普通家庭怀孕到一岁的花费 得需5万出头
- 2024-03-04微观两会 建议全面取消基层医疗门诊报销起付线
- 2024-03-041天内9家车企宣布降价
- 2024-03-04全国人大代表 建议把课间十分钟还给学生
- 2024-02-29长期负债的人现在怎么样了 你有负债吗?
- 2024-02-294种食物是升糖大户尽量少吃 控制血糖是一场持久战
- 2024-02-29当老师是县城女孩最好的出路吗
- 2024-02-29李亚鹏全网悬赏直播哭穷视频...
- 2024-02-28富贵包是不是夺命包#真相到底是什么?
- 2024-02-28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 故意传播艾滋是犯罪
热门资讯发布时间
- 2021-12-27希壤app官方版下载vr.baidu.com/...
- 2021-10-26房产遗产税的实施条件?
- 2021-10-26房产遗产税的征收方法?
- 2021-10-26放弃遗产公证需要什么材料?
- 2021-10-26有多个继承人股权怎么继承?
- 2021-10-26公司股份怎样进行继承?
- 2021-10-26合伙人资格可以继承吗
- 2021-10-26放弃继承权声明书公证如何办理?
- 2021-09-28非婚生子女对生父母的遗产有继承权吗?
- 2021-09-28继子是否有继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