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课间还给孩子们!人民日报评不该消失的课间10分钟
来源:新浪微博 浏览:101次 时间:2023-11-01
zhao.city
#人民日报评不该消失的课间10分钟#【人民日报评论:不该消失的课间10分钟】
据人民日报:近日,“中小学生连上厕所的时间都快没了”这一话题登上热搜,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一则视频里,课间10分钟期间,7成左右学生不出教室,即便是20分钟的大课间,校园里也空空荡荡。调整呼吸的中场休息,何以如此紧凑?今天,我们来聊聊这个现象。 #多地回应中小学生课间10分钟成课间圈养#
“下课铃怎么还不响”“老师千万不要拖堂”……对不少学生来说,这是课堂上最后几分钟的“难熬”心态。客观来说,经过40多分钟的“知识密集型劳动”,短暂的休憩既是身体的停顿,也是心理的调整。或闭目养神,或悄悄打盹,或窗前远眺……不少同学会选择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度过这“奢侈”的宝贵时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安不安静”“出不出教室”,并不能构成评判课间休息“充不充分”的理由。
真正值得重视的问题,是那些“消失不见”的课间十分钟。不少网友表示,自己家孩子处境相似:“10分钟里拖堂2分钟、提前上课2分钟,上厕所不跑都来不及”,“不能去操场,不能上下楼,甚至不能出教室”,“课间有老师巡查,被发现在走廊上奔跑,要扣班级分”……这些有意无意的做法,让难得的放松只能“见缝插针”,把紧张的学习节奏直接“拉满”。
所谓“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弹簧如果长时间绷得太紧,就容易失去弹性、丧失活力。事实上,保障课间休息或者活动的时间,既是尊重教育教学规律的体现,也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不管走出教室与否,在充足的、有保障的、没有压力的课间,自由活动大有裨益,既可以放松身心、保护视力,又能够联络友谊、培养交际能力,还有助于恢复注意力、提升下一节课的学习效果。
从学校管理的角度看,也的确有老师“有苦难言”。“学生在课间活动发生意外,家长会找学校或老师麻烦,甚至打官司,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种心态,必然会对课间时间“严防死守”,“一刀切”成了简单且保险的做法。只不过,确保学校课间既“生动活泼”又“安全有序”,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底线要求。此前教育部颁布《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明确要求学校不得对学生在课间及其他非教学时间的正当交流、游戏、出教室活动等言行自由设置不必要的约束。与此同时,学校也不妨在注重防范风险、排除安全隐患上多下功夫,比如,制定安全管理制度、设置警示标志、购买责任险等,为孩子活动提供可靠的校园环境。
当然,也有不容忽视的更深层原因。有人就表示,“取消课间活动问题不大,节省出来的时间还能多看几页书、多做几道题”。对不少老师和家长而言,“分分必争”。在他们眼里,孩子要在分数上“争先恐后”,就要在时间上“争分夺秒”。这种观念,本质上还是教育功利性的表现。必须要明确的是,教育是一项立德树人的工程,既要注重开发智力、培育人才,也不能忽视发展身心、完善人格。“欲速则不达”,寄希望于靠课间十分钟来提高成绩,恐怕只会南辕北辙,最终适得其反。
“听那叮铃铃的下课铃声送来十分钟,来吧,来吧,来吧,大家都来活动活动,让我们那握笔的手指摸一摸皮球,让快活的叫喊冲出喉咙。”一首儿歌,万千童趣。歌曲里描述的场景,是许多人的温暖记忆。把课间10分钟“真正”还给孩子,“让疲劳的眼睛看一看蓝天,让紧张的大脑吹进清风”,或许这样孩子们才会跳得更高、喊得更响、跑得更远、成长得更好。
这正是:
课间十分,人生一世。
据人民日报:近日,“中小学生连上厕所的时间都快没了”这一话题登上热搜,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一则视频里,课间10分钟期间,7成左右学生不出教室,即便是20分钟的大课间,校园里也空空荡荡。调整呼吸的中场休息,何以如此紧凑?今天,我们来聊聊这个现象。 #多地回应中小学生课间10分钟成课间圈养#
“下课铃怎么还不响”“老师千万不要拖堂”……对不少学生来说,这是课堂上最后几分钟的“难熬”心态。客观来说,经过40多分钟的“知识密集型劳动”,短暂的休憩既是身体的停顿,也是心理的调整。或闭目养神,或悄悄打盹,或窗前远眺……不少同学会选择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度过这“奢侈”的宝贵时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安不安静”“出不出教室”,并不能构成评判课间休息“充不充分”的理由。
真正值得重视的问题,是那些“消失不见”的课间十分钟。不少网友表示,自己家孩子处境相似:“10分钟里拖堂2分钟、提前上课2分钟,上厕所不跑都来不及”,“不能去操场,不能上下楼,甚至不能出教室”,“课间有老师巡查,被发现在走廊上奔跑,要扣班级分”……这些有意无意的做法,让难得的放松只能“见缝插针”,把紧张的学习节奏直接“拉满”。
所谓“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弹簧如果长时间绷得太紧,就容易失去弹性、丧失活力。事实上,保障课间休息或者活动的时间,既是尊重教育教学规律的体现,也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不管走出教室与否,在充足的、有保障的、没有压力的课间,自由活动大有裨益,既可以放松身心、保护视力,又能够联络友谊、培养交际能力,还有助于恢复注意力、提升下一节课的学习效果。
从学校管理的角度看,也的确有老师“有苦难言”。“学生在课间活动发生意外,家长会找学校或老师麻烦,甚至打官司,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种心态,必然会对课间时间“严防死守”,“一刀切”成了简单且保险的做法。只不过,确保学校课间既“生动活泼”又“安全有序”,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底线要求。此前教育部颁布《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明确要求学校不得对学生在课间及其他非教学时间的正当交流、游戏、出教室活动等言行自由设置不必要的约束。与此同时,学校也不妨在注重防范风险、排除安全隐患上多下功夫,比如,制定安全管理制度、设置警示标志、购买责任险等,为孩子活动提供可靠的校园环境。
当然,也有不容忽视的更深层原因。有人就表示,“取消课间活动问题不大,节省出来的时间还能多看几页书、多做几道题”。对不少老师和家长而言,“分分必争”。在他们眼里,孩子要在分数上“争先恐后”,就要在时间上“争分夺秒”。这种观念,本质上还是教育功利性的表现。必须要明确的是,教育是一项立德树人的工程,既要注重开发智力、培育人才,也不能忽视发展身心、完善人格。“欲速则不达”,寄希望于靠课间十分钟来提高成绩,恐怕只会南辕北辙,最终适得其反。
“听那叮铃铃的下课铃声送来十分钟,来吧,来吧,来吧,大家都来活动活动,让我们那握笔的手指摸一摸皮球,让快活的叫喊冲出喉咙。”一首儿歌,万千童趣。歌曲里描述的场景,是许多人的温暖记忆。把课间10分钟“真正”还给孩子,“让疲劳的眼睛看一看蓝天,让紧张的大脑吹进清风”,或许这样孩子们才会跳得更高、喊得更响、跑得更远、成长得更好。
这正是:
课间十分,人生一世。
循序渐进,方得始终。
- 上一篇: 植物灭绝未来或致一半药物消失
- 下一篇: 不孕不育一半以上原因在男性
最新资讯发布时间
- 2024-03-04普通家庭怀孕到一岁的花费 得需5万出头
- 2024-03-04微观两会 建议全面取消基层医疗门诊报销起付线
- 2024-03-041天内9家车企宣布降价
- 2024-03-04全国人大代表 建议把课间十分钟还给学生
- 2024-02-29长期负债的人现在怎么样了 你有负债吗?
- 2024-02-294种食物是升糖大户尽量少吃 控制血糖是一场持久战
- 2024-02-29当老师是县城女孩最好的出路吗
- 2024-02-29李亚鹏全网悬赏直播哭穷视频...
- 2024-02-28富贵包是不是夺命包#真相到底是什么?
- 2024-02-28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 故意传播艾滋是犯罪
热门资讯发布时间
- 2021-12-27希壤app官方版下载vr.baidu.com/...
- 2021-10-26房产遗产税的实施条件?
- 2021-10-26房产遗产税的征收方法?
- 2021-10-26放弃遗产公证需要什么材料?
- 2021-10-26有多个继承人股权怎么继承?
- 2021-10-26公司股份怎样进行继承?
- 2021-10-26合伙人资格可以继承吗
- 2021-10-26放弃继承权声明书公证如何办理?
- 2021-09-28非婚生子女对生父母的遗产有继承权吗?
- 2021-09-28继子是否有继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