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小心成了“绝版人才”!如何看待高校专业调整?
来源:人民日报评论 浏览:78次 时间:2023-04-26
zhao.city
来源标题:一不小心成了“绝版人才”!如何看待高校专业调整?
近日,有关大学撤销个别专业的话题引起热议。有网友调侃,“自己还没毕业,学的专业就要消失了”。在话题讨论区中,网友们还纷纷提出了他们眼中可能会消失的专业。高校缘何调整专业?怎么看待这一现象?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件事。
从网友的亲身经历看,一些专业的毕业生似乎有本“难念的经”。“什么都学点,又似乎什么都没学”“毕业后,全班都转行了”“工作后完全用不上学的东西”……一些专业的共性特征,就在于学习内容与就业市场实际需求不匹配,造成了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比如,有的企业在招聘管理人员时,大多看中求职者的工作经验而非理论功底,一些学校相关专业的教学很难符合要求。面对所学专业即将被裁撤的情况,学生们的心情一定是十分复杂的:一方面,专业已经不合时宜,不如早点改善;但另一方面,学着学着专业没了,未来的职业出路在哪?
高校的专业学科设置,既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也要适应知识创新、科技进步以及学科发展需要。从这个角度讲,其存续或式微、扩张或缩减、去旧或换新,受到内部知识与外部职业市场变化的影响,也是顺理成章。这两年,带有“智慧”“智能”等字样的“新工科”专业频频出现。设置这些专业,为的是适应社会对科技创新人才的大量需求。但也要看到,个别高校专业设置盲目跟风,没有结合自身定位、办学条件匆忙上马,也是造成专业失衡的一个重要原因。比如,会计曾经人才难求,不少高校都增设会计专业。但近些年财务处理智能化、数字化趋势明显,相关人才市场饱和,毕业生就业不再“旱涝保收”。由此观之,高校的专业因何而撤,因何而增,这是一个尊重现实情况的供需问题,也是一个需要深思熟虑的导向问题。
近日,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的《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提出“完善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工作”“引导高校在不同赛道上办出水平”。现实中,是否设置一个新专业,专业招生规模多大,需要考虑种种影响因素,结合高校和专业情况审慎决定。比如,应用型学科的招生规模要紧跟就业市场,而基础学科就不能完全根据市场变动来调整专业,而是要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再比如,综合类高校一般应以能力为导向培养人才,专业设置也就必须坚持学校的办学传统,而一些特色鲜明的职业类院校,设置专业则应及时回应社会需求。正因如此,无论是增加“碳储科学与工程”“空天智能电推进技术”专业,还是设置“小龙虾专业”“网红专业”,都应该回归最基本的学科发展规律,对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教学条件等进行严格论证、评议。这样,才能尽可能避免专业“转瞬即逝”。
反过来看,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专业,对学生而言至关重要。然而,有的时候,老师的一句忠告、家长的一个建议,就有可能成为学生选择专业的决定性因素。更何况,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就业环境也处于不断变化之中。高校的专业教育,既要回应学生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也要满足劳动力市场对人才素质的新要求。针对这一情况,有的高校正在探索宽口径培养模式,设置跨学科专业,并辅以双学位、辅修、微专业等项目类型,为学生提供更多尝试机会,也让他们能拥有更广阔的专业选择空间。
“狮子样的体力”“猴子样的敏捷”“骆驼样的精神”,这是百年前大学教育对学生的殷切希望。时至今日,理想的大学教育,不仅要教给学生专业知识、技能以及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它能让青年获得敏捷的思维、清晰的表达、明确的是非、高雅的审美、独立的人格。或许,专业可以有增有减,但成长不能偏差一分一毫。那些赋予我们的格局、视野和能力,才是教育的真谛,必将照亮人生的漫漫前路。
这正是:
天生我材必有用,何愁专业减与增。
近日,有关大学撤销个别专业的话题引起热议。有网友调侃,“自己还没毕业,学的专业就要消失了”。在话题讨论区中,网友们还纷纷提出了他们眼中可能会消失的专业。高校缘何调整专业?怎么看待这一现象?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件事。
从网友的亲身经历看,一些专业的毕业生似乎有本“难念的经”。“什么都学点,又似乎什么都没学”“毕业后,全班都转行了”“工作后完全用不上学的东西”……一些专业的共性特征,就在于学习内容与就业市场实际需求不匹配,造成了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比如,有的企业在招聘管理人员时,大多看中求职者的工作经验而非理论功底,一些学校相关专业的教学很难符合要求。面对所学专业即将被裁撤的情况,学生们的心情一定是十分复杂的:一方面,专业已经不合时宜,不如早点改善;但另一方面,学着学着专业没了,未来的职业出路在哪?
高校的专业学科设置,既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也要适应知识创新、科技进步以及学科发展需要。从这个角度讲,其存续或式微、扩张或缩减、去旧或换新,受到内部知识与外部职业市场变化的影响,也是顺理成章。这两年,带有“智慧”“智能”等字样的“新工科”专业频频出现。设置这些专业,为的是适应社会对科技创新人才的大量需求。但也要看到,个别高校专业设置盲目跟风,没有结合自身定位、办学条件匆忙上马,也是造成专业失衡的一个重要原因。比如,会计曾经人才难求,不少高校都增设会计专业。但近些年财务处理智能化、数字化趋势明显,相关人才市场饱和,毕业生就业不再“旱涝保收”。由此观之,高校的专业因何而撤,因何而增,这是一个尊重现实情况的供需问题,也是一个需要深思熟虑的导向问题。
近日,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的《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提出“完善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工作”“引导高校在不同赛道上办出水平”。现实中,是否设置一个新专业,专业招生规模多大,需要考虑种种影响因素,结合高校和专业情况审慎决定。比如,应用型学科的招生规模要紧跟就业市场,而基础学科就不能完全根据市场变动来调整专业,而是要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再比如,综合类高校一般应以能力为导向培养人才,专业设置也就必须坚持学校的办学传统,而一些特色鲜明的职业类院校,设置专业则应及时回应社会需求。正因如此,无论是增加“碳储科学与工程”“空天智能电推进技术”专业,还是设置“小龙虾专业”“网红专业”,都应该回归最基本的学科发展规律,对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教学条件等进行严格论证、评议。这样,才能尽可能避免专业“转瞬即逝”。
反过来看,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专业,对学生而言至关重要。然而,有的时候,老师的一句忠告、家长的一个建议,就有可能成为学生选择专业的决定性因素。更何况,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就业环境也处于不断变化之中。高校的专业教育,既要回应学生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也要满足劳动力市场对人才素质的新要求。针对这一情况,有的高校正在探索宽口径培养模式,设置跨学科专业,并辅以双学位、辅修、微专业等项目类型,为学生提供更多尝试机会,也让他们能拥有更广阔的专业选择空间。
“狮子样的体力”“猴子样的敏捷”“骆驼样的精神”,这是百年前大学教育对学生的殷切希望。时至今日,理想的大学教育,不仅要教给学生专业知识、技能以及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它能让青年获得敏捷的思维、清晰的表达、明确的是非、高雅的审美、独立的人格。或许,专业可以有增有减,但成长不能偏差一分一毫。那些赋予我们的格局、视野和能力,才是教育的真谛,必将照亮人生的漫漫前路。
这正是:
天生我材必有用,何愁专业减与增。
- 上一篇: 用稀土为樱桃量身定制“一束光”
- 下一篇: 低通胀不等于通货紧缩
最新资讯发布时间
- 2024-03-04普通家庭怀孕到一岁的花费 得需5万出头
- 2024-03-04微观两会 建议全面取消基层医疗门诊报销起付线
- 2024-03-041天内9家车企宣布降价
- 2024-03-04全国人大代表 建议把课间十分钟还给学生
- 2024-02-29长期负债的人现在怎么样了 你有负债吗?
- 2024-02-294种食物是升糖大户尽量少吃 控制血糖是一场持久战
- 2024-02-29当老师是县城女孩最好的出路吗
- 2024-02-29李亚鹏全网悬赏直播哭穷视频...
- 2024-02-28富贵包是不是夺命包#真相到底是什么?
- 2024-02-28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 故意传播艾滋是犯罪
热门资讯发布时间
- 2021-12-27希壤app官方版下载vr.baidu.com/...
- 2021-10-26房产遗产税的实施条件?
- 2021-10-26房产遗产税的征收方法?
- 2021-10-26放弃遗产公证需要什么材料?
- 2021-10-26有多个继承人股权怎么继承?
- 2021-10-26公司股份怎样进行继承?
- 2021-10-26合伙人资格可以继承吗
- 2021-10-26放弃继承权声明书公证如何办理?
- 2021-09-28非婚生子女对生父母的遗产有继承权吗?
- 2021-09-28继子是否有继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