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透受众心理学的真人秀别忘了一个“真”字
来源:文汇报 浏览:87次 时间:2023-02-24
zhao.city
来源标题:流量密码背后藏着你不知道的专业学问,可然后呢?
近来综艺节目频频和“流量密码”挂钩,其中《无限超越班》和《再见爱人2》算是拿捏住密码的范本。前者一开播就在收视率和讨论度上全方位出圈,制造了许多出“名场面”,网友都感叹制片人对流量这事已经摸得门儿清;后者上一季的定位是高口碑小众真人秀,结果第二季却因女嘉宾张婉婷的表现频频冲上热搜,一下成了出圈爆款。那这位制片人为何每次掐指一算就能知道观众爱看什么?素人嘉宾又为何能凭一己之力成为流量担当?而所谓的“流量密码”,到底是什么呢?
如果把观众的心门比喻成保险柜,那么能打开柜门的密码,一定和心理学有关。在传播领域,它被细分为受众心理学,字面理解就是专门研究受众心理的学问。其中包括认知心理、好奇心理、从众心理、表现心理、移情心理和攻击心理。听起来有点抽象,但实际上在任何一部火爆的影视综里它都存在,《无限超越班》和《再见爱人2》更是六项全中——
《无限超越班》里贡献最多名场面的赵樱子,在面试环节自称“迪幂孟扎”,还不慌不忙道“演员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脸皮厚”,更自夸“最大的缺点就是太实在了”;而《再见爱人2》里张婉婷当着众人面说宋宁峰是拖油瓶,在饭桌上又以“罪人”称呼他,每句话都像在审判,还不允许对方有任何反驳。节目播出后一个被骂“奇葩”,一个被骂“疯女人”,但同时也应验了“黑红也是红”的娱乐圈定律。为什么?因为赵樱子和张婉婷完全满足了表现心理:受众会喜欢带有表现性质的传播内容,那些在一群人里用头上出角的言行表现自己的人更有可能被注意到,哪怕被骂,但出名了、火了,甚至凭一己之力掀起了舆论的大风浪。那为什么受众会更易记住带来负面感的人和事?《无限超越班》里郭晓婷的业务和人品都被导师肯定,但没有话题、不温不火;《再见爱人2》里Li sa姐温婉贤淑、通情达理,但节目的关注点常常不是她。这其实是另一个心理学范畴的问题,简单粗暴地讲,就是生物都是趋利避害的,对负面的人事印象更深刻,是因为要提醒自己下次不要再受伤或犯错。
《无限超越班》的另一大名场面就是沈月社恐,面试还没开始就吓哭了,最后没演完就草率离场。对此网友迅速站成两派,一方觉得出道六年还社恐,不如回家待着,凭什么吃演员红利?另一方则大呼太能感同身受,面试现场对着那么多大佬讲粤语演戏,怎么可能不紧张?同样的对立阵营也出现在对张婉婷的看法上,有人被她气到失去理智,向宋宁峰喊话赶紧离,有人却说被逼疯的妻子背后总有一个更糟糕的老公。两方的结论其实都来自于移情心理,一旦“感同身受”,观众就不再是对事件本身进行评判,而是将自己生活里的某些情感投射到这件事或事中人身上,比如骂沈月的,很可能是“打工人”,想到自己“卷到飞起”的职场生活就无法理解“日薪208万”艺人的糟糕表现,而理解沈月的,则可能是生活里的社恐本恐,遭遇过类似的高压场面;而愿意替张婉婷开脱的,则很可能是经历过家庭冷暴力、丧偶式育儿等境况的“绝望主妇”们。
不但观众在移情,节目里的导师、观察员也一样会受到移情心理的影响,比如《无限超越班》导师们讨论薛凯琪41岁是不是该停止装嫩、好好转型?惠英红从理论实践谈到亲身经历,几度哽咽,试图告诉薛凯琪改变迫在眉睫,否则也会和她一样走入歧路。这显然是移情的表现,相似的职场、患病经历让惠英红把自己的情感投射到了薛凯琪身上,所以当许绍雄接话“薛凯琪不会自杀,她没那么差”时,惠英红第一反应是许绍雄在说她很差,于是失控爆发、摔本走人。吃瓜群众对此又是站成两队,有力挺老戏骨真性情的,也有说她霸道专制、倚老卖老的。而这样的“剧情”在《再见爱人2》的观察室里也会上演,当一些观察员们被张婉婷气到要吸氧时都会表达比较负面的评价,也有观察员“帮”张婉婷说话,提醒大家看节目不是用来攻击一个人的武器,而是要去分析现象背后的原因。
其实藏在这些分裂背后的,是认知心理。人类的认知就像一台提前输入好程序的电脑,装上固定的系统才能正常运作,而不同的系统就适用不同的标准,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如果用了不配套的程序就会出现不兼容,这才是场内场外都有不同意见,会产生矛盾的根本原因,也是影视从业者能够制造矛盾、撒狗血的前提和基础。
对于刚才提到的这些名场面,网上风评依旧是熟悉的配方——要么直接一星差评,没看几集就断言口碑翻车、烂出天际,要么持不同意见的人开始互喷互怼。前者的背后是从众心理,后者则是攻击心理。
当我们受到外界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想法的时候,我们就是在从众了,而选择从众大体是因为当我们发现自己的行为、想法和群体不一致或有分歧时会感受到一种压力,而压力会促使我们采取和群体一致的行为,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很多人没完整看过节目,只是在社交媒体上看了单独剪辑的名场面后就选择跟着群体一起打一星、一起骂烂。
和从众心理一样普遍的,是攻击心理,它作为一种本能经常发生在我们生活里。骂赵樱子、沈月、张婉婷和帮她们说话的两方互相攻击,但其实都和本主非亲非故。骂你是因为你让我非常不爽,但到底为什么不爽?本质上已经和赵樱子、沈月、张婉婷没关系了。这里面可能有移情心理的作用,也可能有表现心理的影响,但不管是哪种,一定都有认知心理差异。
不管夸还是骂,两个节目的热度持续上涨是不争的事实。这说明观众的关注度不但没有因为负面声音而停止,反而更蠢蠢欲动了,支撑这种观看动力的就是好奇心理。
好奇心几乎是所有生物的本能之一,对于影视行业更是黄金hook。只要能一直勾住观众的好奇心,收视率就有谱了。就像《无限超越班》和《再见爱人2》,喜欢的人关心偶像或素人嘉宾如何成长,“剧情”如何反转,讨厌的人则好奇这台狗血大戏怎么演下去,怎么收场。一旦观众对节目里的一样东西开始产生好奇心,他的注意力和情绪就会被锁定,而这恰恰是创作者的目的。所以说观众看到的狗血作妖、流量密码背后其实都是很专业的学问,如果你觉得某位导演或编剧很懂拿捏流量,说明他吃透了受众心理学。
这样的专业性无可厚非,但真人秀的本意还是在一个“真”字上。正如《再见爱人2》飞行嘉宾麦子说的:“这档节目比任何电视剧都好看,因为这是真正的感情表达”,如果国综持续专注于拿捏受众的心理,在诸如撒狗血、扯头花、惹众怒等流量密码上做文章,那做这类节目的初心就丧失了。观众在知晓或厌倦被创作者操纵心理后,自然也会抛弃这种套路玩法,甚至反弹出现上面提及的攻击心理。作为创作者,还是得平衡好真诚的创作态度和老练的创作技巧,为观众奉献以真实为前提、以好看为托底的真人秀节目。
近来综艺节目频频和“流量密码”挂钩,其中《无限超越班》和《再见爱人2》算是拿捏住密码的范本。前者一开播就在收视率和讨论度上全方位出圈,制造了许多出“名场面”,网友都感叹制片人对流量这事已经摸得门儿清;后者上一季的定位是高口碑小众真人秀,结果第二季却因女嘉宾张婉婷的表现频频冲上热搜,一下成了出圈爆款。那这位制片人为何每次掐指一算就能知道观众爱看什么?素人嘉宾又为何能凭一己之力成为流量担当?而所谓的“流量密码”,到底是什么呢?
如果把观众的心门比喻成保险柜,那么能打开柜门的密码,一定和心理学有关。在传播领域,它被细分为受众心理学,字面理解就是专门研究受众心理的学问。其中包括认知心理、好奇心理、从众心理、表现心理、移情心理和攻击心理。听起来有点抽象,但实际上在任何一部火爆的影视综里它都存在,《无限超越班》和《再见爱人2》更是六项全中——
《无限超越班》里贡献最多名场面的赵樱子,在面试环节自称“迪幂孟扎”,还不慌不忙道“演员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脸皮厚”,更自夸“最大的缺点就是太实在了”;而《再见爱人2》里张婉婷当着众人面说宋宁峰是拖油瓶,在饭桌上又以“罪人”称呼他,每句话都像在审判,还不允许对方有任何反驳。节目播出后一个被骂“奇葩”,一个被骂“疯女人”,但同时也应验了“黑红也是红”的娱乐圈定律。为什么?因为赵樱子和张婉婷完全满足了表现心理:受众会喜欢带有表现性质的传播内容,那些在一群人里用头上出角的言行表现自己的人更有可能被注意到,哪怕被骂,但出名了、火了,甚至凭一己之力掀起了舆论的大风浪。那为什么受众会更易记住带来负面感的人和事?《无限超越班》里郭晓婷的业务和人品都被导师肯定,但没有话题、不温不火;《再见爱人2》里Li sa姐温婉贤淑、通情达理,但节目的关注点常常不是她。这其实是另一个心理学范畴的问题,简单粗暴地讲,就是生物都是趋利避害的,对负面的人事印象更深刻,是因为要提醒自己下次不要再受伤或犯错。
《无限超越班》的另一大名场面就是沈月社恐,面试还没开始就吓哭了,最后没演完就草率离场。对此网友迅速站成两派,一方觉得出道六年还社恐,不如回家待着,凭什么吃演员红利?另一方则大呼太能感同身受,面试现场对着那么多大佬讲粤语演戏,怎么可能不紧张?同样的对立阵营也出现在对张婉婷的看法上,有人被她气到失去理智,向宋宁峰喊话赶紧离,有人却说被逼疯的妻子背后总有一个更糟糕的老公。两方的结论其实都来自于移情心理,一旦“感同身受”,观众就不再是对事件本身进行评判,而是将自己生活里的某些情感投射到这件事或事中人身上,比如骂沈月的,很可能是“打工人”,想到自己“卷到飞起”的职场生活就无法理解“日薪208万”艺人的糟糕表现,而理解沈月的,则可能是生活里的社恐本恐,遭遇过类似的高压场面;而愿意替张婉婷开脱的,则很可能是经历过家庭冷暴力、丧偶式育儿等境况的“绝望主妇”们。
不但观众在移情,节目里的导师、观察员也一样会受到移情心理的影响,比如《无限超越班》导师们讨论薛凯琪41岁是不是该停止装嫩、好好转型?惠英红从理论实践谈到亲身经历,几度哽咽,试图告诉薛凯琪改变迫在眉睫,否则也会和她一样走入歧路。这显然是移情的表现,相似的职场、患病经历让惠英红把自己的情感投射到了薛凯琪身上,所以当许绍雄接话“薛凯琪不会自杀,她没那么差”时,惠英红第一反应是许绍雄在说她很差,于是失控爆发、摔本走人。吃瓜群众对此又是站成两队,有力挺老戏骨真性情的,也有说她霸道专制、倚老卖老的。而这样的“剧情”在《再见爱人2》的观察室里也会上演,当一些观察员们被张婉婷气到要吸氧时都会表达比较负面的评价,也有观察员“帮”张婉婷说话,提醒大家看节目不是用来攻击一个人的武器,而是要去分析现象背后的原因。
其实藏在这些分裂背后的,是认知心理。人类的认知就像一台提前输入好程序的电脑,装上固定的系统才能正常运作,而不同的系统就适用不同的标准,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如果用了不配套的程序就会出现不兼容,这才是场内场外都有不同意见,会产生矛盾的根本原因,也是影视从业者能够制造矛盾、撒狗血的前提和基础。
对于刚才提到的这些名场面,网上风评依旧是熟悉的配方——要么直接一星差评,没看几集就断言口碑翻车、烂出天际,要么持不同意见的人开始互喷互怼。前者的背后是从众心理,后者则是攻击心理。
当我们受到外界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想法的时候,我们就是在从众了,而选择从众大体是因为当我们发现自己的行为、想法和群体不一致或有分歧时会感受到一种压力,而压力会促使我们采取和群体一致的行为,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很多人没完整看过节目,只是在社交媒体上看了单独剪辑的名场面后就选择跟着群体一起打一星、一起骂烂。
和从众心理一样普遍的,是攻击心理,它作为一种本能经常发生在我们生活里。骂赵樱子、沈月、张婉婷和帮她们说话的两方互相攻击,但其实都和本主非亲非故。骂你是因为你让我非常不爽,但到底为什么不爽?本质上已经和赵樱子、沈月、张婉婷没关系了。这里面可能有移情心理的作用,也可能有表现心理的影响,但不管是哪种,一定都有认知心理差异。
不管夸还是骂,两个节目的热度持续上涨是不争的事实。这说明观众的关注度不但没有因为负面声音而停止,反而更蠢蠢欲动了,支撑这种观看动力的就是好奇心理。
好奇心几乎是所有生物的本能之一,对于影视行业更是黄金hook。只要能一直勾住观众的好奇心,收视率就有谱了。就像《无限超越班》和《再见爱人2》,喜欢的人关心偶像或素人嘉宾如何成长,“剧情”如何反转,讨厌的人则好奇这台狗血大戏怎么演下去,怎么收场。一旦观众对节目里的一样东西开始产生好奇心,他的注意力和情绪就会被锁定,而这恰恰是创作者的目的。所以说观众看到的狗血作妖、流量密码背后其实都是很专业的学问,如果你觉得某位导演或编剧很懂拿捏流量,说明他吃透了受众心理学。
这样的专业性无可厚非,但真人秀的本意还是在一个“真”字上。正如《再见爱人2》飞行嘉宾麦子说的:“这档节目比任何电视剧都好看,因为这是真正的感情表达”,如果国综持续专注于拿捏受众的心理,在诸如撒狗血、扯头花、惹众怒等流量密码上做文章,那做这类节目的初心就丧失了。观众在知晓或厌倦被创作者操纵心理后,自然也会抛弃这种套路玩法,甚至反弹出现上面提及的攻击心理。作为创作者,还是得平衡好真诚的创作态度和老练的创作技巧,为观众奉献以真实为前提、以好看为托底的真人秀节目。
- 上一篇: 这部鲁迅评论,痛快
- 下一篇: 科幻热升温,下一部《三体》《流浪地球》在哪?
最新资讯发布时间
- 2024-03-04普通家庭怀孕到一岁的花费 得需5万出头
- 2024-03-04微观两会 建议全面取消基层医疗门诊报销起付线
- 2024-03-041天内9家车企宣布降价
- 2024-03-04全国人大代表 建议把课间十分钟还给学生
- 2024-02-29长期负债的人现在怎么样了 你有负债吗?
- 2024-02-294种食物是升糖大户尽量少吃 控制血糖是一场持久战
- 2024-02-29当老师是县城女孩最好的出路吗
- 2024-02-29李亚鹏全网悬赏直播哭穷视频...
- 2024-02-28富贵包是不是夺命包#真相到底是什么?
- 2024-02-28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 故意传播艾滋是犯罪
热门资讯发布时间
- 2021-12-27希壤app官方版下载vr.baidu.com/...
- 2021-10-26房产遗产税的实施条件?
- 2021-10-26房产遗产税的征收方法?
- 2021-10-26放弃遗产公证需要什么材料?
- 2021-10-26有多个继承人股权怎么继承?
- 2021-10-26公司股份怎样进行继承?
- 2021-10-26合伙人资格可以继承吗
- 2021-10-26放弃继承权声明书公证如何办理?
- 2021-09-28非婚生子女对生父母的遗产有继承权吗?
- 2021-09-28继子是否有继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