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小学齐发力,思政课怎么传好“接力棒”
来源:光明日报 浏览:156次 时间:2022-07-13
zhao.city
来源标题:大中小学齐发力,思政课怎么传好“接力棒”
“不忘初心,青春朝气永在。”“志在千秋,百年仍是少年。”……
在天津市河头村,来自天津外国语大学、北辰区河头学校等学校的大中小学生,站在天津工人运动杰出组织者和领导者安幸生烈士故居前,用激情嘹亮的声音朗诵爱国诗歌。这堂开在广阔天地间的思政课,也将爱国奋斗的种子种在了学子心田。
记者调研发现,近年来,在教育部的指导推动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成为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点,各地各校在教师交流提升、教学内容建设等方面开展了有益探索,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改革样本。但与此同时,大中小学思政课理念衔接不足、内容区分不够、教师“各管一段”等现象仍然存在。为接续跑好育人接力跑,今天的大中小学思政课正在如何沟通互联?学段间衔接还存在哪些短板?“接力棒”怎样才能交接得更顺畅?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专家、一线教师。
按下大中小学沟通互联“加速键”
一场育人接力跑中,大中小不同学段的使命是什么?
长久以来,对这个问题答案的不明确,困扰着大中小学思政课的实效性。学段间、课程间的内容简单重复,学段间的衔接性不高,还有不少大中小学教师“各管一段”,只守着自己的“三分地”教学。
《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出台。一条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认知路径被清晰划定:小学阶段重在启蒙道德情感,初中阶段重在打牢思想基础,高中阶段重在提升政治素养,大学阶段重在增强使命担当。
这也是一张不同学段思政课建设的“责任清单”。记者梳理发现,3年多来,围绕这张清单,一项项切实举措出台落地,为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筑牢了基础——
教育部成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切实加强对不同学段、不同类型学校思政课建设的分类指导。
《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先行试点工作方案》印发,北京、上海、天津、吉林4地教育部门探索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出经验、求实效。
《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出台,明确要“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专业发展一体化建设”。
“要搭好思政课螺旋上升阶梯,还要从课程目标、教材体系、课程内容、课程体系等要素上找合力。”多位专家表示,随着整体政策框架不断完善,课程教材体系建设的“牛鼻子”也被紧紧抓住,“一体化”思政教材编写成为主题词。
2021年秋季学期一开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在全国各地中小学投入使用。一拿到读本,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永德实验小学的丁丽莉老师就兴奋地分享感受:“第一次翻开小学高年级读本,我就被生动鲜活的故事和设计精美的页面深深吸引。通俗易懂的语言、直观形象的画面,把孩子的心牢牢抓住了!”
小学三年级、小学五年级、初中二年级、高中一年级、大学,全套5册《读本》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体悟到理性认识,将知识学习、情感体验和价值引导融为一体,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教材编排受到广大师生欢迎。
在前不久审定通过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小学原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初中原思想品德被整合为“道德与法治”,即将登上今年秋季新学期的课表。
纲举目张下,大中小学思政课按下了沟通互联的“加速键”。
在上海《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前,复旦大学副教授宋道雷、杨浦高级中学教师朱忠壹为复旦大学与杨浦高级中学学生同上一堂课,共同品味真理的“甜”。这堂课既从顶层设计的内核上全程贯穿、相互呼应,又根据不同学段的差异展开各具特色的“体验式”教学。同样的《共产党宣言》,在大学生和高中生中诵读出了不同层次的味道。
加强育人“接棒区”有效衔接
同样讲授爱国主义教育,大中小不同学段怎么讲?
在上海市普陀区中小学校与华东师范大学合作建设的“赤色沪西”课程中,小学以启蒙教育为主,通过《走进院士》等课程,激发小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的情感;初中结合“赤色沪西”主题寻访活动,增强家国意识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责任感;高中开发“红色基因”主题活动课程,确立新时代青年学生跟党走的意识。
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接续的过程,思政课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调研中,记者深切感受到,政策保障有了、课程整合起来了,但要真正上好一堂思政课仍然不易,仍需深入探究、理解、贯彻。其中,育人“接棒区”的纵向衔接至关重要。
这考验着思政课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整体掌握以及教学方法的创新性。
“学校思政课的课程内容是国家意志和社会要求的体现,其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和核心教学主题是相对固定的,经常会出现不同学段教材表述有相同之处的情况。”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李晓东认为,在基本内容不变和不同学段学生诉求不同的情况下,教材体系和内容的表述首先必须作出调整,要按照不同学段学生的接受特点进行表达。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以教材为遵循,在充分考虑课程内容规定性的基础上,自主灵活地根据学生特点构建教学体系和话语,避免学生对课程学习产生厌烦和“这不都学过了吗”的误解。
“从教学方式方法来看,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要联系起来,线上线下、课内课外要一体化,不同学段还要根据学生特点进行适应性设计。”在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秦宣看来,要善用“大思政课”,让青年学生以社会生活为“课堂”,以火热实践为“素材”,但在现实中,一部分教师的传统教学理念有待更新,单一教学方式有待创新,专业教学能力有待提升。
此外,记者还发现,思政课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和一体化合作意识有待提升,存在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不协同等问题。“现在有些教师还是只对自己的学段熟悉,在参与一体化的过程中,投入不够、认识不够,也就难以开展深入的研究。”李晓东说。
可喜的是,北京教育系统关工委课题调研组曾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调查显示,93.41%的高校教师愿意去中小学听课。
拧成一股“链条式”纵向合力
在整体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过程中,如何抓住衔接这个关键点,在接续教育中形成一股环环相扣的“链条式”纵向合力?
北京教育系统关工委主任张雪认为,教师是做好衔接的关键,“要积极推动和完善集体备课制度,定期组织教师深入不同学段的思政课堂,建设一体化培训基地,使这种培训制度化、常态化,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有效衔接创造条件”。
记者在调研中发现,为了加强有效衔接,不少高校的“大手”拉住了中小学的“小手”。在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其政治教研组就与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的相关专家建立了合作关系,既“引进来”,邀请高校教师到中学示范、指导、交流;也“走出去”,组织教师到高校开展现场观摩、集体备课活动。
几次现场观摩、集体备课下来,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政治教师张帅感触颇深,“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关键是教学环节,应加强大中小学不同学段,特别是相邻学段思政课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研究,促进大中小学在思政课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的顺序性、衔接性和递进性”。
破除学段壁垒,实现有效衔接,还有妙招不断——
北京印发《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指导纲要》,构建各学段衔接、社会与家庭协同的新格局。
安徽、内蒙古、广西、宁夏、甘肃等地积极推进教师集体培训、同备一堂课、相邻学段相互挂职等活动。
东北师范大学联合其附中、附小,整体梳理大中小学26本统编教材,编写了近20万字的大中小学一体化爱国主义教育教学大纲和教学指南。
据了解,教育部还将支持建设一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研究基地,设立专项课题,组织高水平专家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规律研究,支持开展课程、教材、教学等一体化建设研究。
“不忘初心,青春朝气永在。”“志在千秋,百年仍是少年。”……
在天津市河头村,来自天津外国语大学、北辰区河头学校等学校的大中小学生,站在天津工人运动杰出组织者和领导者安幸生烈士故居前,用激情嘹亮的声音朗诵爱国诗歌。这堂开在广阔天地间的思政课,也将爱国奋斗的种子种在了学子心田。
记者调研发现,近年来,在教育部的指导推动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成为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点,各地各校在教师交流提升、教学内容建设等方面开展了有益探索,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改革样本。但与此同时,大中小学思政课理念衔接不足、内容区分不够、教师“各管一段”等现象仍然存在。为接续跑好育人接力跑,今天的大中小学思政课正在如何沟通互联?学段间衔接还存在哪些短板?“接力棒”怎样才能交接得更顺畅?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专家、一线教师。
按下大中小学沟通互联“加速键”
一场育人接力跑中,大中小不同学段的使命是什么?
长久以来,对这个问题答案的不明确,困扰着大中小学思政课的实效性。学段间、课程间的内容简单重复,学段间的衔接性不高,还有不少大中小学教师“各管一段”,只守着自己的“三分地”教学。
《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出台。一条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认知路径被清晰划定:小学阶段重在启蒙道德情感,初中阶段重在打牢思想基础,高中阶段重在提升政治素养,大学阶段重在增强使命担当。
这也是一张不同学段思政课建设的“责任清单”。记者梳理发现,3年多来,围绕这张清单,一项项切实举措出台落地,为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筑牢了基础——
教育部成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切实加强对不同学段、不同类型学校思政课建设的分类指导。
《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先行试点工作方案》印发,北京、上海、天津、吉林4地教育部门探索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出经验、求实效。
《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出台,明确要“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专业发展一体化建设”。
“要搭好思政课螺旋上升阶梯,还要从课程目标、教材体系、课程内容、课程体系等要素上找合力。”多位专家表示,随着整体政策框架不断完善,课程教材体系建设的“牛鼻子”也被紧紧抓住,“一体化”思政教材编写成为主题词。
2021年秋季学期一开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在全国各地中小学投入使用。一拿到读本,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永德实验小学的丁丽莉老师就兴奋地分享感受:“第一次翻开小学高年级读本,我就被生动鲜活的故事和设计精美的页面深深吸引。通俗易懂的语言、直观形象的画面,把孩子的心牢牢抓住了!”
小学三年级、小学五年级、初中二年级、高中一年级、大学,全套5册《读本》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体悟到理性认识,将知识学习、情感体验和价值引导融为一体,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教材编排受到广大师生欢迎。
在前不久审定通过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小学原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初中原思想品德被整合为“道德与法治”,即将登上今年秋季新学期的课表。
纲举目张下,大中小学思政课按下了沟通互联的“加速键”。
在上海《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前,复旦大学副教授宋道雷、杨浦高级中学教师朱忠壹为复旦大学与杨浦高级中学学生同上一堂课,共同品味真理的“甜”。这堂课既从顶层设计的内核上全程贯穿、相互呼应,又根据不同学段的差异展开各具特色的“体验式”教学。同样的《共产党宣言》,在大学生和高中生中诵读出了不同层次的味道。
加强育人“接棒区”有效衔接
同样讲授爱国主义教育,大中小不同学段怎么讲?
在上海市普陀区中小学校与华东师范大学合作建设的“赤色沪西”课程中,小学以启蒙教育为主,通过《走进院士》等课程,激发小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的情感;初中结合“赤色沪西”主题寻访活动,增强家国意识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责任感;高中开发“红色基因”主题活动课程,确立新时代青年学生跟党走的意识。
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接续的过程,思政课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调研中,记者深切感受到,政策保障有了、课程整合起来了,但要真正上好一堂思政课仍然不易,仍需深入探究、理解、贯彻。其中,育人“接棒区”的纵向衔接至关重要。
这考验着思政课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整体掌握以及教学方法的创新性。
“学校思政课的课程内容是国家意志和社会要求的体现,其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和核心教学主题是相对固定的,经常会出现不同学段教材表述有相同之处的情况。”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李晓东认为,在基本内容不变和不同学段学生诉求不同的情况下,教材体系和内容的表述首先必须作出调整,要按照不同学段学生的接受特点进行表达。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以教材为遵循,在充分考虑课程内容规定性的基础上,自主灵活地根据学生特点构建教学体系和话语,避免学生对课程学习产生厌烦和“这不都学过了吗”的误解。
“从教学方式方法来看,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要联系起来,线上线下、课内课外要一体化,不同学段还要根据学生特点进行适应性设计。”在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秦宣看来,要善用“大思政课”,让青年学生以社会生活为“课堂”,以火热实践为“素材”,但在现实中,一部分教师的传统教学理念有待更新,单一教学方式有待创新,专业教学能力有待提升。
此外,记者还发现,思政课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和一体化合作意识有待提升,存在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不协同等问题。“现在有些教师还是只对自己的学段熟悉,在参与一体化的过程中,投入不够、认识不够,也就难以开展深入的研究。”李晓东说。
可喜的是,北京教育系统关工委课题调研组曾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调查显示,93.41%的高校教师愿意去中小学听课。
拧成一股“链条式”纵向合力
在整体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过程中,如何抓住衔接这个关键点,在接续教育中形成一股环环相扣的“链条式”纵向合力?
北京教育系统关工委主任张雪认为,教师是做好衔接的关键,“要积极推动和完善集体备课制度,定期组织教师深入不同学段的思政课堂,建设一体化培训基地,使这种培训制度化、常态化,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有效衔接创造条件”。
记者在调研中发现,为了加强有效衔接,不少高校的“大手”拉住了中小学的“小手”。在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其政治教研组就与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的相关专家建立了合作关系,既“引进来”,邀请高校教师到中学示范、指导、交流;也“走出去”,组织教师到高校开展现场观摩、集体备课活动。
几次现场观摩、集体备课下来,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政治教师张帅感触颇深,“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关键是教学环节,应加强大中小学不同学段,特别是相邻学段思政课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研究,促进大中小学在思政课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的顺序性、衔接性和递进性”。
破除学段壁垒,实现有效衔接,还有妙招不断——
北京印发《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指导纲要》,构建各学段衔接、社会与家庭协同的新格局。
安徽、内蒙古、广西、宁夏、甘肃等地积极推进教师集体培训、同备一堂课、相邻学段相互挂职等活动。
东北师范大学联合其附中、附小,整体梳理大中小学26本统编教材,编写了近20万字的大中小学一体化爱国主义教育教学大纲和教学指南。
据了解,教育部还将支持建设一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研究基地,设立专项课题,组织高水平专家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规律研究,支持开展课程、教材、教学等一体化建设研究。
- 上一篇: 浩凯金属材料-苏州浩凯金属材料有限公司简介
- 下一篇: 生物人工左心室模型培育成功
最新资讯发布时间
- 2024-03-04普通家庭怀孕到一岁的花费 得需5万出头
- 2024-03-04微观两会 建议全面取消基层医疗门诊报销起付线
- 2024-03-041天内9家车企宣布降价
- 2024-03-04全国人大代表 建议把课间十分钟还给学生
- 2024-02-29长期负债的人现在怎么样了 你有负债吗?
- 2024-02-294种食物是升糖大户尽量少吃 控制血糖是一场持久战
- 2024-02-29当老师是县城女孩最好的出路吗
- 2024-02-29李亚鹏全网悬赏直播哭穷视频...
- 2024-02-28富贵包是不是夺命包#真相到底是什么?
- 2024-02-28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 故意传播艾滋是犯罪
热门资讯发布时间
- 2021-12-27希壤app官方版下载vr.baidu.com/...
- 2021-10-26房产遗产税的实施条件?
- 2021-10-26房产遗产税的征收方法?
- 2021-10-26放弃遗产公证需要什么材料?
- 2021-10-26有多个继承人股权怎么继承?
- 2021-10-26公司股份怎样进行继承?
- 2021-10-26合伙人资格可以继承吗
- 2021-10-26放弃继承权声明书公证如何办理?
- 2021-09-28非婚生子女对生父母的遗产有继承权吗?
- 2021-09-28继子是否有继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