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网上办事服务大厅ehall.nju.edu.cn南京大学坐落于钟灵毓秀、虎踞龙蟠的金陵古都,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百年名校。其前身是创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此后历经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南京大学等历史时期,于1950年更名为南京大学。1952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南京大学调整出工学、农学、师范等部分院系后与创办于1888年的金陵大学文、理学院等合并,仍名南京大学。校址从四牌楼迁至鼓楼金大原址。
浙江师范大学网上办事大厅ehall.zjnu.edu.cn浙江师范大学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综合性省属重点大学,前身是杭州师范专科学校,1956年4月16日经教育部批准设立,1958年升格为杭州师范学院。1962年,杭州师范学院与浙江教育学院、浙江体育学院合并,更名为浙江师范学院。1965年,浙江师范学院从杭州搬迁至金华,1985年更名为浙江师范大学。
浙江万里学院网上办事大厅ehall.zwu.edu.cn浙江万里学院由浙江省万里教育集团举办,是一所具有71年办学历史的省属普通本科高校。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成为“公办高校实行新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的新型高校,被教育专家誉为“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范例性实践”。浙江万里学院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Email:yzb@zwu.edu.cn
深圳大学网上办事服务大厅ehall.szu.edu.cn深圳大学1983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肩负着为特区培养人才和为国家高等教育改革探路的光荣使命。中央、教育部和地方高度重视深圳大学建设,组织北大援建中文、外语类学科,清华援建电子、建筑类学科,人大援建经济、法律类学科,一大批知名学者云集深圳大学。建校伊始,学校在高校管理体制上锐意改革,在奖学金、学分制、勤工俭学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率先在国内实行毕业生不包分配和双向选择制度,推行教职员工全员聘任制度和后勤部门社会化管理改革,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做出了重要贡献。深圳大学是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全国文明校园。
西南政法大学网上办事大厅ehall.swupl.edu.cn西南政法大学位于著名历史文化名城、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重庆,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高等政法学府,改革开放后国务院确定的全国首批重点大学,教育部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来华留学生中国政府奖学金委托培养院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渝北校区:重庆市渝北区宝圣大道301号 邮编:401120;沙坪坝校区:重庆市沙坪坝区壮志路2号 邮编:400031;联系电话:023-67258207
防灾科技学院办事大厅入口ehall.cidp.edu.cn防灾科技学院隶属于中国地震局,是全国仅有的以防灾减灾救灾高等教育为主、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始建于1975年,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9000余人。 学校立足防灾减灾行业,面向应急管理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逐步形成了以全日制本科教育为主体,硕士研究生教育、成人学历教育、行业培训等多层次、多类型并存的现代办学体系。
华中师范大学网上办事大厅ehall.ccnu.edu.cn华中师范大学位于九省通衢的湖北省武汉市,坐落在武昌南湖之滨的桂子山上,占地面积120余万平方米,是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师范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教师教育“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首批列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是国家培养中、高等学校师资和其他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
宁波大学教务管理系统https://ehall.nbu.edu.cn/new/index.html教务处是在校长和分管教学副校长领导下,是学校本科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归口职能部门,同时也是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委员会、高教研究室、教材供应中心、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学生学习指导中心的日常工作机构。邮编:315211,电话:(86)0574-87600416,联系邮箱:jwc@nbu.edu.cn,地址:浙江省江北区宁波市风华路818号
深圳音乐厅,音乐厅,音乐,公益演出,演出,美丽星期天,音乐下午茶,music,shenzhen,Shenzhen Concert Hall,Concert Hall,音乐会、古典音乐、交响乐、音乐会门票、音乐会订票、美丽星期天、音乐下午茶
中南民族大学网上办事服务大厅http://ehall.scuec.edu.cn/new/index.html中南民族大学是直属于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的综合性普通高等院校,坐落于白云黄鹤的故乡——武汉南湖之滨。学校前身为中南民族学院,创建于1951年,2002年3月更名为中南民族大学。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始终坚持党的民族工作规律与高等教育规律相结合,民族高等教育的特殊性与普通高等教育的普遍性相结合,始终坚持“面向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面向地方,面向全国,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为党和国家的民族工作服务,为国家战略需求服务”的办学宗旨,努力探索办好民族院校的新路子,学校的各项事业获得了快速发展。